为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营造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第225期阳光论坛暨关于第54期学术沙龙活动于10月6日上午9点在4栋教学楼206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复杂网络领域国内知名专家上海大学数学系许新建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苏厚胜教授。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郑仟副经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相关专业老师线下参与,其他系部老师线上参加。
许新建教授报告题目为社会网络中的协同传播。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给出传播问题中的泊松模型和阈值模型,针对Porter模型的不足之处,许新建教授从S-协同的角度重新定义了Ξ函数。随后许教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介绍了生成函数和异质平均场理论,从数值模拟的角度介绍了ER网络,对异质性的影响以及协同效应与异质性进行对比。最后许教授给出了自己的总结与展望,如同时考虑S-协同和I-协同对信息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其他形式的协同函数,多信息之间的协同传播都可以作为将来工作的研究方向。会后许教授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做了细致的解答。
苏厚胜教授报告题目为时变区间不确定下的多智能体一致性控制。首先介绍了网络化系统,随后讲解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的节点动力学模型、控制目标,外部环境、应用及其他问题,给出N个含不确定性系统矩阵和输出矩阵的智能体的动力学方程,讨论如何根据时变矩阵和边界信息设计控制算法使得多智能体系统状态达到一致,给出局部架构、局部区间观测器,邻域架构、邻域区间观测器、降维区间观测器、降维架构的相关定义,并给出相关证明,最后分析了局部区间观测器与邻域区间观测器的不同,对本次的内容给出了总结和思考。会后苏教授也耐心细致的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了复杂网络领域最前沿的相关员工动态,还加强了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许新建,教授,2005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和葡萄牙阿威罗大学作博士后;2008年至今在上海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研究,涉及复杂网络、机器学习、生物医学等领域,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教委研究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被Nature等在内的国内外学术刊物引用1800多次,曾获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青年希望奖。
苏厚胜,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1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获工学博士学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3)、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2)、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2)、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2)、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期刊论文1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0余篇、IEEE汇刊和Automatica论文6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和Scientific Reports的Associate Editor。